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8实”工作法助推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跑出加速度

发布者:宣传统战部 张雷  发表时间:2022-06-22   来源:   浏览次数: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于2021年11月正式落成。基地确立了“8实”特色工作法,即:围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1条主线,打造“学习强国平台+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线上线下2个阵地,明确“需求+资源+项目”3张清单,汇聚“党员干部+团员青年+科技人才+社区群众”4方力量,明确“学”“宣”“践”“乐”“化”5项任务,调配“教育、医学、财经、机电、生物、建筑”6大专业门类资源,按照“有阵地、有标识、有人员、有活动、有项目、有制度、有考核”的7有标准,培育组建了“凤鸣讲习所”“凤起书院”“雏凤课堂”“宝职健康行”“宝职帮帮团”“匠匠三人行”“宝职田教授”“宝职小厨田”8支精品志愿服务队伍。打通了宣传、教育、关心、服务校内、外,师生、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点带面,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引导广大师生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大国工匠的传承者。具体工作成效如下:

一、传播新思想,学习宣传接“天线”贴地气

一是举旗定向,用好学习平台。在全省40所高职院校中首家上线学习强国号,把强国号作为师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开设“今日宝职”“红色宝职”“魅力宝职”“慕课宝职”“文明实践站”五个栏目,通过图文等多种形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分享优质课程资源。平台上线以来,粉丝量达220余万人,阅读量超过1000万人次,学习平台已成为广大师生进行理论学习的网上家园。

二是守正创新,推进学习实践充分发挥“凤鸣讲习所”“凤起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作用,整合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工程班、凤翔师范学院师生资源,同时,聘请行业大国工匠、企业能工巧匠、社会道德模范,广泛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等宣讲活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创新“党史青年说”“道德大讲堂”“宝职微课堂”“传统文化进校园”等特色宣传教育活动,让传统课堂与新媒体同频共振。

2021年以来,团队在立足校内宣传主阵地的同时,走出学校,走进社区、村镇、企业开展各类宣讲50余场次,参加学习2.3万余人次。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让学习宣传上接“天线”下贴地气,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筑牢主阵地让文明实践插上融媒体翅膀。

一是坚持“服务师生,内容为王”。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融合6个二级学院、8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团队、20余个精品服务项目的优质信息资源。精选内容,从时事热点解读政策理论、从职教动态剖析专业发展、从行业需求推动学生就业、用典型人物引领队伍建设、用品牌项目引入职业文化、用优雅环境浸润师生心灵。丰富形式,以图文、图解、音视频、海报、H5、动画等多种现代化媒体形式,制作发布各类科普类、倡议类、志愿服务类宣传产品余件,点击量超,被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推广转发。实现了“策、采、编、发、评”全流程,一次采集、多种功能、全媒体传播。用宣传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互联互通,美美与共”。中心成立一年来,本着“做优”网站、“做深”校报、“做精”视频、“做新”强国号、“做活”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15个新媒体平台的原则,与宝鸡日报、宝鸡新闻网、各县区融媒体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在宣传宣讲人才培养、智库服务、融媒体产品生产制作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宝职好声音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和“创新点”,打造党史青年说、红色校史、新闻速读、奋进宝职人、宝职‘悦’读者等精品栏目、爆款作品。

在2021年度“陕西高校新闻奖”评选中,我院6件作品分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奖项奖次创历年新高。

三、调配优势资源,让志愿服务的触角有效延伸

一是弘扬正能量,志愿服务聚民意暖民心。我院“雏凤课堂”“宝职健康行”“宝职帮帮团”“匠匠三人行”四支志愿服务团队,整合6所二级学院、50余个专业、1万余名志愿者参与了疫情防控、文化教育、医疗保健、交通安全、社会救助、心理健康、生活服务等志愿服务,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特殊人群等,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年惠及群众5万余人。通过文明实践培育出“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陕西省终身学习品牌”“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先进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志愿者团队”等奖项,涌现出国家、省、市“岗位学雷锋标兵”、“五一劳动奖章”“道德模范”“最美宝职人”“四立四最之星”等榜样人物。学院被授予宝鸡市“五一劳动奖状”“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二是赋能新发展,科技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宝职田教授”“宝职小厨田”两支团队,整合了中医药学院、生物建筑工程学院、财经商贸学院三个二级学院,中药专业、农林专业、电子商务三个专业师生团队力量。其中,中药专业科研领军人物李炳生教授领衔开展的秦岭中草药引种栽培技术,在金台区硖石镇司家窑村扶持了“百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种植柴胡1500亩,产生效益近200万元,司家窑村获得脱攻坚“红旗村”。在太白县白云村,指导百合种植100亩,其它药材300亩,人均收入超过11000元。2021年1月太白县白云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生物工程学院冯剑岳副教授富硒肥研发团队,2021年至今向社会捐赠富硒产品150余万元,支持宝鸡、延安、汉中、安康等地开发富硒农产品基地6000余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被授予“民盟陕西省委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财经商贸学院电商专业“小厨田”志愿服务团队,为千阳、凤县、陈仓区西山等地农户搭建起线上线下技术培训平台、物资销售平台,让深山中的非遗文化瑰宝、农副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累计培训100余人次,助销农特产品80余万元,被村民们亲切的誉为“我家的代言人”。2022年我院被省教育工委认定为“双百工程”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

四、以文育人 ,让中华优秀文化厚植精神文明沃土

一是请进来,让校园文化“热”起来。以凤翔师范学院非遗文化大师工作室为依托,凤翔木板年画、泥金等宝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落地生根,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泥金》《凤翔木版年画》分获省级金奖、铜奖各1项。2022年5月,学院联合千阳县文化旅游局组织“非遗进校园,香包闹端午”西秦刺绣走进宝鸡职院文化活动,将地方传统文化、旅游文化与节日文化有机融合,在继承与发扬的同时,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软实力。

中医药学院利用校内中草药标本馆、百草园中药种植基地等“宝鸡市科普教育基地”及校内专业文化阵地,组织开展“国医润童心”系列宣教互动,全市20余所小学,2000余名学生通过走进宝职了解中医药文化,在心里种下“爱中医 信中医 用中医”的种子,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与自信。

二是走出去,让群众文化“活”起来。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用文化滋润民心。以艺术类专业师生为主创,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为主体,策划创编情景剧《觉醒》,走进学校、企业、县区,把一场场文化盛宴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该剧也成功入围陕西省第八届校园艺术节参展剧目。师生创作的优秀文艺作品多次受邀参演宝鸡市春节联欢晚会、宝鸡市文化旅游节及2021宝鸡市“永远跟党走”大型文艺汇演。依托世界读书日,精心策划“青春‘悦’读书香致远”首届校园阅读节、“传承经典 培根铸魂”读书展演及“书香陈仓文明宝鸡我领读”公益读书活动,2022年4月,我院教师李晓萍作为首届“推动陕西阅读”关注人物,事迹荣登人民日报。宝职师生用心用情实现了让广大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

五、成风化俗,用时代新风催生文明之花

一是榜样力量,引领文明“星”风尚。文明社会是由无数个文明细胞组成,坚持开展“文明细胞”建设,通过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教研室”最美教师”“师德标兵”“最美家庭”“宝职好人”等活动,营造“我为宝职代言 我为文明代言”的浓厚氛围。涌现出“身边的陕西好青年”马啟文同学、“大学生自强之星”侯鹏同学等优秀青年学子,以“陕西省学雷锋示范点”“陕西省终生学习品牌项目”等先进集体,以点带面,以个体带动群体,有效提振了师生精气神,为城市及校园的文明创建贡献“星”力量。

二是规范行为,促进文明习惯养成。结合文明城市、文明校园创建,通过“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通过“宝职微课堂”、“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微视频等文化作品及主题特色鲜明的系列活动激活蕴藏在节日中的优秀文化基因。贯彻《宝鸡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编印《文明校园创建知识手册》,深入推进“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行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无烟校园”主题宣传活动,通过视频、海报、文创作品的征集评选,校园宣传宣讲等形式提高师生及社会对文明创建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扩大创建工作影响,逐步推进移风易俗。